提醒:肠道开始癌变的第一信号,喝水就知道?很多人都没有放心上
►
本文155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只是喝点水,就感觉肚子鼓得难受,是不是肠胃出问题了?”
在消化内科门诊,这样的对话并不少见。张阿姨今年62岁,平时身体不错,就是最近常觉得腹胀、排气多、肠道不舒服。本以为是普通消化不良,结果肠镜一查,居然是早期结直肠癌。
她怎么也没想到,每天喝水后的腹胀感,竟是癌变的“前奏”。
一、结直肠癌,越来越“年轻”和“隐蔽”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3年中国癌症报告》,结直肠癌已跃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三,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5万,而且呈现年轻化、城市化、高发化趋势。
尤其是早期病变,没有明显疼痛、不影响生活,很多人就此忽略,直到症状明显时,已经是中晚期。
而像张阿姨那样,喝水后腹胀、肠道排气增多、便秘与腹泻交替,恰恰是肠道开始异常的信号,却被大多数人当成“小毛病”。
二、喝水就腹胀?可能是“肠道屏障”亮红灯
正常情况下,水进入胃肠道后会被逐渐吸收,不会引起显著胀气或不适。但如果肠道微生态失衡或存在早期病变,肠道对水、电解质的吸收功能会下降。
这时,即使只是喝水,也容易引起:
腹胀感
排气频繁
大便形状异常
乏力、食欲下降
结直肠癌的早期病变,如肠息肉、腺瘤、慢性炎症,常常会导致肠壁通透性增加,水分滞留、气体产生增多,于是喝水也“出问题”。
三、这些早期信号,千万不能忽略!
1. 排便习惯改变
原本每天一次,变成三天一次,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尤其是中老年人排便规律突然变化,要高度警惕。
2. 大便形状变细
如果发现大便像“铅笔样”,说明可能有肠道狭窄或肿块压迫。
3. 腹胀、排气多、饭后不适
这些看似“消化不良”的症状,其实可能是肠道内气体异常增多,是微生态紊乱或病变的表现。
4. 便中带血或颜色发黑
鲜红色可能是直肠或肛门问题,颜色暗红甚至发黑,则需警惕上段肠道出血,甚至癌变。
四、肠癌为什么这么“爱”盯上中国人?
有关研究发现,我国居民肠癌发病率上升,主要与饮食结构、西化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红肉、腌制品过多,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久坐少动:长期缺乏运动影响肠蠕动。
压力大、熬夜、情绪波动:影响肠道神经与微生态。
肠镜筛查率低:欧美国家普筛率超过60%,我国不足20%。
也就是说,我们“吃得不对、坐得太久、不查不管”,让肠癌有了可乘之机。
五、这类人群,必须提高警惕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建议,以下人群属于高风险:
年龄超过50岁,尤其男性;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曾患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长期吸烟、饮酒或饮食不规律;
明显排便改变但未做筛查者。
这类人群,建议每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一旦发现息肉或可疑病灶,及早干预。
六、预防肠癌,记住这3件事就够了1. 规律饮食,多吃“肠道清洁工”
蔬菜、水果、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排便、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停留时间。
2. 定期筛查,不等症状才就医
肠镜仍是发现早期病变的“金标准”,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3. 肠道菌群养护,从年轻开始
少吃辛辣重口、高糖高脂,适当补充益生菌、多运动,增强肠道免疫力。
七、结语:别再轻视“喝水腹胀”了身体的每一次反应,都不是无缘无故的。特别是中老年人,如果喝口水就觉得腹胀、排气、便秘,那就是肠道在向你“报警”。
别再说“老了就这样”,也别总是吃点药糊弄过去。肠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一次次忽视它的信号。从今天开始,改变饮食、定期检查,别让“迟到的警觉”,变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参考资料: 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中国癌症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结直肠癌防治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肠道健康与癌症关系研究进展》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