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10:48

中国出了数百位皇帝,谁算得上真正的千古一帝?唯有2人实至名归

中国历史上皇帝多如牛毛,从秦始皇到溥仪,前前后后数得上号的就有好几百位。但要论 “千古一帝”,不是说在位久、治下太平就行,得是那种能把时代难题连根拔了,还能给后世铺好路的人。翻遍二十四史,真正能让后人服气、实至名归的,就两位。

其一秦始皇,他刚接手秦国的时候,天下已经乱了五百多年。春秋战国那会儿,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大国,再加上一堆小国,天天打来打去,今天你占我一座城,明天我烧你一片田,老百姓别说安稳过日子,连出门走哪条路、用哪种钱都得看所在的国家。秦始皇二十几岁刚亲政,就认准了一个目标:把这些国家全收了,让天下只听一个声音。
他没瞎折腾,先盯着最弱的韩国下手,公元前 230 年派军队一鼓作气把韩国灭了,拿下了第一个 “开门红”。接着对付赵国,赵国出了名地能打,还有李牧这样的名将,但秦始皇用了反间计,让赵王杀了李牧,没了主心骨的赵国很快就撑不住了。
然后是魏国,秦军引黄河水灌了魏国都城大梁,城墙泡塌了,魏国也完了。最难打的是楚国,一开始秦始皇派了二十万军队,结果打输了,他马上换老将王翦,给了六十万大军,王翦稳扎稳打,终于把楚国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最后燕国和齐国,一个逃到辽东被追着打,一个不战而降,不到十年时间,六个大国全成了秦国的地盘。

统一之后,新问题又来了:以前各国各有各的规矩,老百姓到了别的地方,连个秤都用不明白,官府发个文书,各地认的字都不一样。秦始皇没含糊,先把货币统一了,全国都用 “秦半两”,圆形方孔的铜钱,不管你在燕国还是楚国,拿这个钱都能花。
然后是度量衡,尺子多长、斗多大、秤多重,全按秦国的标准来,商家再也没法缺斤短两,老百姓过日子也省心。最关键的是文字,他让李斯牵头,把六国的文字改成小篆,不管是官府的公文还是民间的书信,都用一种字,这下全国的人终于能顺畅沟通了。
但最头疼的还是地方管理,以前周天子封了好多诸侯,到最后诸侯不听天子的,反而互相打。秦始皇干脆把分封制废了,把全国分成三十六个郡,每个郡派一个郡守,郡下面再设县,县令也由朝廷任命。这些官要是敢不听中央的,随时能换掉,再也不用担心地方势力闹分裂。
后来匈奴老是来北边抢东西,秦始皇派蒙恬带三十万大军过去,不仅把匈奴赶到了河套以北,还把以前秦、赵、燕三国修的长城连起来,又往外扩了不少,从甘肃一直修到辽东,这下北边的老百姓终于能安心种地了。南边的百越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不服管,秦始皇派军队打了三次,最后把那里也纳入版图,设了三个郡,让中原和南方的人能互相往来。

其二紧随其后的汉武帝刘彻,他在秦始皇的基础上,把汉朝的国力推到了顶峰,尤其是在巩固统一和对外强硬上,一点不含糊。
他登基时,汉朝已经成立几十年了,但日子并不好过。最大的麻烦有两个:一个是内部的诸侯国,刘邦当年封了不少同姓王,这些王爷在自己的地盘上有兵有粮,跟小皇帝似的,时不时就想跟中央叫板;另一个是北边的匈奴,汉朝一直打不过,只能送公主和亲,还得给匈奴送粮食、丝绸,可匈奴还是不满足,经常来边境抢东西,连都城长安都得提防着。
汉武帝刚登基没几年,就开始解决诸侯国的问题。他没像以前那样直接派兵打,而是想了个巧办法,下了个 “推恩令”。以前王爷的地盘只能传给大儿子,其他儿子啥也没有,容易闹矛盾。汉武帝规定,王爷死了之后,地盘不仅大儿子能分,其他儿子也能分一份。这么一来,一个大诸侯国慢慢就分成好几个小侯国,地盘越来越小,兵力越来越弱,再也没能力跟中央对抗了。有个叫刘安的淮南王,想造反,结果还没动手就被发现了,可见这招有多管用。

解决了内部问题,汉武帝就把目光对准了匈奴。以前汉朝对匈奴一直忍着,汉武帝觉得不能再忍了,他提拔了卫青、霍去病这些年轻将领,要跟匈奴硬碰硬。卫青第一次带兵打匈奴,就直捣匈奴的祭天圣地龙城,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后来霍去病更厉害,十八岁就跟着卫青打仗,带八百人深入匈奴腹地,杀了匈奴的单于祖父,还俘虏了单于的叔叔,被封为冠军侯。
最关键的是漠北之战,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分两路打匈奴。卫青遇到了匈奴单于的主力,双方打了一天一夜,最后卫青把匈奴单于逼得逃了出去;霍去病则一直追到狼居胥山,在山上举行了祭天仪式,这就是 “封狼居胥”,成了后来武将的最高荣耀。
这一仗打下来,匈奴元气大伤,再也不敢轻易南下,汉朝的边境终于安稳了。

除了打匈奴,汉武帝还干了件影响后世的事 —— 派张骞出使西域。当时汉朝不知道西域有哪些国家,汉武帝想找个盟友一起对付匈奴,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去西域。没想到张骞刚出发就被匈奴抓了,一抓就是十年,好不容易逃出来,还是接着往西走,终于到了大月氏国。
虽然大月氏不想跟匈奴打仗,但张骞摸清了西域的路线,还知道了西域有很多国家,有汗血宝马、葡萄、石榴这些汉朝没有的东西。后来张骞又去了一次西域,打通了从汉朝到西域的路,这就是丝绸之路。从此以后,汉朝的丝绸、瓷器能运到西域,甚至传到欧洲,西域的特产也能传到汉朝,两边的人来往越来越多,文化也跟着交流起来。
当然,这两位皇帝也不是没犯过错。秦始皇后来修阿房宫、修陵墓,征了太多老百姓,还搞 “焚书坑儒”,太折腾了,结果秦朝二世就亡了;汉武帝晚年迷信鬼神,还出了 “巫蛊之祸”,连累了不少人,连太子都自杀了,国家也亏了不少钱。但话说回来,人无完人,他们解决的都是当时最棘手的问题 —— 秦始皇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给中国定了 “大一统” 的底子;汉武帝把汉朝从 “受气包” 变成了 “强国”,让周边国家都服软。要是没有他们,中国历史可能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说,中国几百位皇帝里,真正能称得上 “千古一帝” 的,也就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他们不是那种只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皇帝,而是敢闯敢干,能把时代往前推一大步的人,这样的皇帝,再过多少年,也得让人佩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出了数百位皇帝,谁算得上真正的千古一帝?唯有2人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