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这座小城当年竟部署了不少军工厂,果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这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独特位置。它位于汉江中游,地势北高南低,连接中原与江南,交通四通八达。
为什么历代王朝都视其为关键要塞?因为控制襄阳,便能掌握南北通道,影响全国格局。从春秋战国到明清,这里见证无数战役,体现了地理对战略的决定性影响。
早在春秋时期,襄阳已是楚国北部边陲重镇。楚国在此设防,阻挡北方诸侯南下扩张。战国时代,秦国白起率军攻克鄢城,通过决汉水淹城战术,迫使守军投降。这场战役显示襄阳水系在军事中的作用,秦统一进程由此加速。
汉代,刘邦与项羽争霸,襄阳成为荆州门户,刘表据守吸引北方士人,形成文化交汇点。东汉末年,曹操南征,刘琮献城,襄阳落入曹魏手中,为其控制长江上游奠定基础。
三国时期,襄阳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曹仁苦守樊城,最终吕蒙渡江偷袭,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这段历史揭示襄阳作为蜀魏交锋前沿的角色,蜀汉北伐多次以此为基地。
诸葛亮六出祁山,襄阳提供粮草补给,体现了后勤在长期战争中的重要性。晋灭吴后,襄阳继续作为对南方防线,杨祜镇守十年,开荒屯田,确保军粮自给。
南北朝时,前秦苻坚南侵,襄阳成为东晋屏障。朱序率军抵抗,击退秦军三路进攻,保住襄阳,阻挡秦统一步伐。这场襄阳保卫战,体现了城池坚固与守将智慧的结合。
唐宋交替,襄阳地位不减。宋金对峙,岳飞收复襄阳六郡,连接秦岭淮河防线,加强南宋防御体系。
南宋后期,蒙古大军围襄阳六年,吕文德兄弟坚守,蒙古引入回回炮,最终吕文焕降蒙。襄阳失守,南宋灭亡在即,这证明襄阳是南方王朝的最后关口。
明清时代,襄阳多次卷入王朝更迭。朱元璋设襄阳府,强化地方治理。李自成大军攻克襄阳,推翻明朝地方政权。
清代,白莲教起义,王聪儿率众反抗,清军围剿,起义军转战襄阳周边,最终失败。这些事件显示襄阳在农民起义中的枢纽作用,影响全国动荡。
20世纪中叶,中国面临外部压力,国家启动三线建设,将国防工业向内地转移。襄阳因地理隐蔽、交通便利,成为布局重点。
1964年起,一批军工企业落户郊区及周边县市。这项战略调整,旨在增强国防能力,确保工业在复杂环境中持续发展。
卫东机械厂是襄阳最早的三线企业之一,1964年开工,1966年投产,代号846厂,隶属国防科工委,主要生产手榴弹、枪榴弹等轻武器。该厂规模庞大,生活区配套齐全,包括宿舍、医院、粮站等,职工生活自成体系。
到80年代初,军品订单减少,转向民用爆破器材生产。2003年改制为民营企业,现为湖北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专注民爆专用设备,注册资本5000万元。
该厂旧址因电影《你好,李焕英》取景,成为文化遗产地,2024年吸引游客参观,体现了工业遗存的转型价值。
建昌机械厂于1969年动工,代号4504厂,由陕西709厂援建,位于南漳县胡营寨,级别为地师级。1972年投产,主要生产无线电设备。厂区占地广阔,职工从全国调集,技术骨干占比高。
80年代后,转产卷烟制造设备,在湖北知名。1991年迁至新址,老厂区闲置,现杂草丛生,部分建筑损毁。但其历史贡献,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南漳工业基础。
江山机械厂兴建于1969年,初代号5133厂,后与5107厂合并为5137厂,位于老河口洪山嘴镇苏家河村。占地近5000亩,鼎盛期职工万人,主要研制火箭炮装备,是中国第一门火箭炮诞生地。
该厂仿制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后自主研发多型系列,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生活设施完善,包括学校、俱乐部、球场等,形成独立社区。现为江山重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一厂三区布局,总部在襄阳科技园,继续火箭炮研发。
2021年,产品亮相国庆阅兵,2025年推出SE636电动重卡,入选5G工厂名录,开展零碳物流项目,推进军民融合。
漳河机械厂后改名襄重,生产高射机枪。汉光电工厂专注军用雷达。红旗机械厂(9611厂)制造工具。红山化工厂(华中制药)生产药品。3542工厂等合成纤维。这些企业集群,使襄阳军工数量超过武汉,成为两湖地区军工重镇。
三线建设历时三个五年计划,投入巨资,动员400万人,襄阳企业为国防提供关键装备,如雷达、无线电、火箭炮等,支持国家安全。
80年代后,随着国际形势缓和,许多企业转型军民两用。襄阳抓住机遇,发展汽车产业,东风公司分支落户,每两分钟下线一辆商用车,销往全球。军工技术民用化,每亿元投入带动7.8亿元经济增量,推动新质生产力。
如今,襄阳军工企业继续创新。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201所)专注车辆技术。金鹰重工攻克钢轨打磨控制系统,2025年研发投入增长。
万洲电气位列工业百强,专注电气设备。2023年襄阳工业百强营收1910亿元,虽略降,但研发热情不减。军民融合战略下,这些企业从三线遗存中汲取经验,贡献国家科技自强。
襄阳的历史与军工发展,体现了中国战略智慧。从古战场到现代工厂,这座城市始终服务国家大局。地理决定命运,但人力塑造未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