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10:53

咸阳段家堡村的历史故事及发展历程(请以现实情况为准)

段家堡村位于世纪西路南500米处,南依西宝高速与钓台街道相邻,东靠南郊建材市场,西接安谷村,处于陈杨寨街道重要位置。据传明朝中期时,此村户数不多,以程姓和王姓为村中大姓,因而村命名为程王堡。清朝同治时期回民起义后,由于程家破产,后继无人,段氏家族发展壮大,到清末民国初期改名为段王堡,此名沿用了几十年。

后因段氏家族势力强大,故又更名为段家堡。解放后,由于历史沿革,1966年至1971年,此村更名为烈火大队,1971年至1980年又改为原名段家堡村。段家堡村共有498户,6个村民小组,约2000人。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蔬菜、劳务输出、房屋租赁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段家堡村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招商引资,大大地促进了段家堡村的经济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段家堡村尊师重教,有着光辉的教育历史。民国十二年(1923)由生员赵维翰等创办的区立南竞小学校最早就在该村的羊村庙成立,民国十五年毁于兵,书籍器具荡然无存。民国十九年得社树庄地,以居高级生。

后来,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为咸阳县社树庄小学校。民国三十年(1941),又改咸阳县钓台乡中心小学。民国三十四年(1945),始易名咸阳县立钓台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校址面积14.77亩。后发展为咸阳南郊中学,即今天的秦都区职业技术学校。段家堡村文化底蕴深厚,村民具有关中人特有的性格特征:朴实憨厚,民风淳朴,民间蕴藏着广泛的乡土文化。段家堡的高跷起源于明朝中期,这一民间文化一代一代相传至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段家堡的高跷远近闻名,每逢过年过节,都要妆彩娱乐,堪称一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群众性的娱乐活动更加高涨,踩高跷从老到少人人参加,这一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传承。村委会专门建立了段家堡村活动广场、文化站、老年活动室,休闲娱乐不知不觉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改革开放为这个古老的村落带来了物质上的极大丰富,也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开拓了一片“新家园”。昔日的段家堡村以蔬菜种植为主。九十年代,产业结构逐渐转型,招商引资,大量土地被企业占用,农民失地,劳动力富余,形成了以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房屋租赁为主的经济结构。现已形成远近闻名的家具村,一条龙的家具服务,使周围群众得到实惠。为了繁荣市场,段家堡村设立了每周一的花市会,建立段家堡商贸市场三条街,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人发展,段家堡两委会根据政府留地安置政策规定,长远规划,与四川新林房地产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段家堡商住服务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 112.6亩,总建筑面积112303.8平方米,建立商铺30多个,给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当年,建成的段家堡新型农村社区,不仅使居民得到了实惠,而且对整个陈杨街道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使全村整体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形成了村庄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的村容村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服务人民群众,又为实现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如今的段家堡村,正面临拆迁,今天以这段村史,留给段家堡村人一段永远的回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咸阳段家堡村的历史故事及发展历程(请以现实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