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千遍终会破,一生吹牛付东流
此文的主旨是说,孙禄堂曾与其师兄较量枪法,而落败之事,且此则轶事是由孙禄堂在镇江的弟子眭机敏透露出来的。也即,在1930的那个年代,孙禄堂的弟子也不认为他是什么“第一”“无敌”。其枪法败于师兄,其剑术则公认地不如李景林。文中所讲的花枪,是枪的一种,不是套路,据百度的介绍:花枪是一种古代的冷兵器,与矛类似但较短,枪头下常扎有红缨,枪杆细长且柔韧,抖动时形似花朵,故得名“花枪”。其长度通常略低于使用者身高,约七尺(约2.1米),与大枪(一丈零八寸,约3.3米)形成对比。与此相类的有齐眉棍,齐眉棍顾名思义是指与眉毛差不多高的棍子,而非套路。童旭东列举了一堆孙禄堂所会的枪法套路,而否认其会花枪,显然是外行所言。如果说孙禄堂不会“花枪”,无异于说孙禄堂不懂枪术。
“据云孙师早岁拜一老僧为师,各种拳术,无不练习”,据同辈人介绍,孙禄堂谦逊好学,跟随的老师很多,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如李魁垣、李存义、程廷华,郝为真外,还有一位叫韩惺悟的,据申报1929年2月报导:“
中华国技学会人才荟萃 中华国技学会。开办以来。会员已达六百馀众。最近武当少林两科之主任教授。为新聘之华北有数嫡派傅宗名钱夏学魁、韩济灜二君。夏为该会教务主任傅秀山之同门师弟。其技爲马子贞素所钦佩。而韩则为已故名武术家韩惺悟之哲嗣。乃父为孙禄堂之教师,刘奇兰之高足,更从武术前辈李芳兰习多年。居恒与马桂、程廷华、李存义诸名家游,当民国十年时,曾一度莅沪。”
看来孙禄堂还有一位老师叫韩惺悟的,鲜为人所知,此人是刘奇兰之高足,平时与马桂、程廷华、李存义相交往,也是一时之豪杰。既然孙禄堂有如此多的老师,东学一下,西学一下,林林总总,那也很有可能跟一个未知其名的老和尚学过(不是说孙禄堂曾经访道峨嵋么?或许是那个和尚),因此“据云孙师早岁拜一老僧为师”的报导,并不算失实。
童旭东拿着姜容樵的小说当史料,哄骗外行,而实际上姜容樵对孙禄堂的记录应看“人物考证”之“孙福全考证”链接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u557RV7imM45p-VPIFwuQQ),其人物考证部分是在黄柏年的基础上改写的,评价也无甚出奇之处,并没有什么“第一”“最”的说法,相反,姜容樵在中央国术馆《国术周刊》第九十期明确写道:“云祥治技,多用脆劲,弹力和抖力,存义的弟子中,当以云祥首屈一指。”而黄柏年认为“当得先师之薪传者,推君(尚)为第一,同门咸以有若(有若,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目君,顾君不以是自矜,视诸同学觐爱如家人。”“同辈虽佼佼如孙禄堂,罔敢不折服焉!”。总结为:孙禄堂社会名气大,尚云祥门内评价高。
童旭东为将孙禄堂推上神坛,不惜伪造材料、欺世盗名,甚至贬损武林同道,种种行径已被多方揭穿。随着民国报刊文献日益电子化,读者已可便捷查证原始史料,从而发现童氏在宣传中惯用选择性与片面化叙事——只扬其善、隐其不足,刻意塑造完美假象。事实上,孙禄堂在当时亦不乏争议与批评,诸如遭点穴、枪法败于师兄等记载,均出自其弟子口述,并非外人恶意中伤。目前已有若干公众号对童旭东的做法进行了彻底揭露,此处不再赘述,读者可自行查考。历史终究公正,虚假的宣传难以蒙蔽世人。童旭东倾一生之力编织神话、妄改事实,终将被真相反噬。孙禄堂的真实形象,必将在事实与时间的检验中愈发清晰,而任何企图篡改历史之人,终将徒劳无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