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高敏:退役远嫁美国,离婚又再婚,现今回国投身公益事业
说起中国跳水队,那些年里总有个名字让人提起就觉得稳当,高敏。这位四川自贡姑娘,1970年出生,本来家里爸妈都是知识分子,她小时候跟着父亲学游泳,六岁进少年体育学校先练体操,后来九岁转跳水,那时候教练杨强一眼就看中了她匀称的身子骨。十二岁,她就拿下全国冠军,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全国跳水冠军。从那起,她像开了挂似的,1983年全运会选拔赛上直接封神,之后代表国家出征国际赛,接连两项冠军到手,名声就这么传开了。
进国家队没几年,高敏就成了队里的顶梁柱。1985年入选,十六岁那年她在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以582.90分的成绩拿下三米板冠军,那分高得创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她的领悟力特别强,教练讲一遍动作,她就能上手,很快就超过队里练了好几年的老队员。
七年的职业生涯,她包揽了七十多枚国际金牌,十一项世界冠军,从亚运到世界杯,全是金光闪闪的记录。1988年汉城奥运会,她十八岁,首夺中国奥运跳板金牌,以580.23分绝对优势压群雄。那是中国跳水队在奥运的开门红,她也成了首位奥运女子跳板冠军得主。
四年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她卫冕成功,572.40分又一次甩开对手一大截。那是她巅峰,连续七年在世界大赛全胜,被叫作“不败神话”和“跳水女皇”。她还是全球第一个单场总分破600分的女子跳水运动员,三次在国际赛上超线,那成绩远超当时其他顶尖选手,比如1994年世锦赛冠军才548.49分。她的技术优雅得像艺术,入水几乎没水花,裁判打分稳稳的满分多。
但这些光鲜背后,高敏付出的代价不小。从小练跳水,她脚型有问题,得天天上“老虎凳”矫正,那疼劲儿不是一般人能扛。十二岁从十米台摔下来,肺部出血,躺医院三个月。耳膜穿孔反复来,手术做了好几次。后期腰伤肩伤缠身,奥运前她甚至得打封闭针止痛才能上场。
压力也大,国家队顶梁柱的担子全压她肩上,输不起的氛围让她喘不过气。巴塞罗那赛前,她扛不住了,那种害怕失败的感觉像石头堵心口。退役前,她甚至想过极端办法,但最后还是咬牙上了场,拿下金牌。奥运刚结束,二十二岁的她就宣布退役,那年纪本该是运动员最风光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可惜。可高敏知道,自己身子骨扛不住了,继续下去怕是连站都站不稳。
退役后,她没闲着,先去美国印第安纳州鲍尔州立大学读体育管理,补上当运动员时落下的课。留学那会儿,她遇上苏东,两人都是体育圈的,很快就走到一起。1995年在美国结婚,生下儿子苏超。那时候苏东做翻译,英语溜得飞起,高敏觉得靠谱,就这么定了。
婚姻开头还行,可没多久就出岔子。苏东后来进ESPN当体育解说员,工作在美国东海岸,高敏呢,接到加拿大金丝雀跳水俱乐部的邀请,去那边当总教练。两人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加拿大,谁也不肯迁就对方。俱乐部成绩在她手下蹿升到全国第二,好几个学生进国家队,她干得起劲,自然不想走。苏东那边工作稳当,也没松口。
异地拉扯几年,1997年他们离婚了,高敏带着一岁的苏超去了加拿大。离婚手续办完,她就这么单枪匹马带孩子过日子。起初不适应,当妈的活儿让她手忙脚乱,但慢慢稳下来。她在俱乐部教课,学生们进步快,她看着也踏实。
加拿大日子过着,有次华人聚会,她认识了陈志刚。这人离婚过一次,是埃德蒙顿大学教授,对苏超特别上心,没一点嫌弃。高敏看他稳重,人还体贴,就慢慢走近了。陈志刚知道她闲不住的性子,干脆辞职,专心在家帮她管家务。
1998年,他们回中国结婚,在重庆老家办了婚礼,生下二儿子陈伟东。一家四口安顿下来,高敏觉得这才是她要的日子。陈志刚在北京高校教书,她则把重心转到公益上。回国后,她没再碰专业跳水,偶尔复出代表中国打世界水上大奖赛,但1998年那次因伤退出了,没拿奖。
苏东离婚后去了新加坡发展,后来回国当体育评论员,参演过几部剧,现在是圈里熟面孔。高敏和他的联系基本断了,苏超跟着她长大,陈志刚像亲爸一样带。生活就这样平平实实往前走,高敏的公益心却越来越重。
早在1992年,她就把第六届世锦赛金牌拍卖了,拍出77万,全捐给北京申奥,还有部分在成都体育学院设“高敏奖学金”。2007年,又在北京体育大学续了这奖学金。2008年汶川地震,她和邓亚萍一起捐100万,通过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帮灾区。
2013年雅安地震,她又拉着奥运冠军们捐了100万。那些年,她加盟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当慈善大使,活动一个接一个。
2015年从加拿大彻底回国,高敏成立了北京星能公益基金会,联合120位奥运世界冠军,委员里有上百位跨项目冠军。她们专注帮青少年运动员,鼓励他们做自己的冠军。基金会不搞花架子,实打实发钱、治病、培训。2024年8月,她受聘为中华慈孝文化大使,继续推公益。
到了2025年,她当上成都世运会开幕式国际奥委会会旗执旗手,那场面让她回想起自己的奥运日子。采访中,她聊起全红婵缺席新加坡世锦赛,说发育关是每个女跳水运动员的钢丝桥,走不好容易掉下去,得教练好好导。还夸全红婵从东京到巴黎三周期体重控得严,是楷模,奥运后才放松。
高敏的公益不光捐钱,还亲力亲为。曼谷的“加速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国际会议”上,她作为2025协定推广大使,呼吁关注八亿饥饿人口,尤其是妇女儿童。IFPRI采访她时,她直说这些群体生活艰难,得协作减贫。
她还进世界游泳名人堂,2003年又入世界妇女运动名人堂,被叫作“最受尊敬的中国运动员”。现在五十四岁,她在家带两个儿子,苏超大学毕业了,陈伟东还在上学。
陈志刚管家,她管基金会,偶尔打羽毛球,加入中国明星羽毛球队。抖音上她发视频,从重庆石桥跳水,网友刷屏说梦回从前。她回说,江水伴跳,时光溜走。
高敏这辈子,从跳台到公益,换了赛道却没丢那股劲儿。退役时大家惋惜,她却知道,金牌不是人生的全部。远嫁离婚那段,换别人可能垮了,她硬是拉扯孩子再婚,扎根回国。
公益上,她不爱张扬,就爱实干,帮运动员、帮灾区、帮孩子,那些钱和事儿都落到实处。看到全红婵这样的后辈,她不光夸,还提醒发育关的坑,像是长辈叮嘱自家闺女。
人生起落,她走得稳当,让人觉得接地气又靠谱。谁说冠军就得一辈子在聚光灯下,高敏用后半场证明,普通日子也能活出冠军样。她的事听着就暖,提醒我们,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往前,总有自己的金牌等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