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16:20

南昌起义中他曾率部出走,后续投身抗日成名将,孙子现为足球明星

百年守 “国” 路:抗日名将与足球门神,区家两代人的精神传承
中国足球训练场外的香樟树下,区楚良常拿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出神 —— 照片里,祖父区寿年穿着军装,胸前挂满勋章,正抱着年幼的父亲笑得爽朗。每当指尖拂过照片上 “守土有责” 的题字,他总能想起祖父临终前的嘱托:“不管到了哪代,都要记得护住咱们的‘家’,护住咱们的国。” 从抗日战场到绿茵赛场,区家两代人用不同的 “守护”,续写着相同的家国情怀。

1921 年的广东罗定,寒风卷着枯叶掠过田埂,19 岁的区寿年刚把最后一筐红薯扛进地窖,就被叔父拉到一旁:“你舅父蔡廷锴在粤军当连长,去投奔他,总比在家饿肚子强。” 临行前,母亲连夜缝了件粗布棉衣,把家里仅有的几个铜板缝在衣领里,红着眼眶说:“娘不盼你当大官,只盼你活着回来,别丢了区家的骨气。” 带着母亲的牵挂,区寿年揣着推荐信,踏上了未知的军旅路。

在军营见到蔡廷锴时,区寿年的布鞋早已磨穿,脚趾冻得通红。蔡廷锴看着这个和自己一样透着股韧劲的外甥,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穷苦人当兵,不是为了欺负人,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吃饱饭、不受欺负。” 这句话,成了区寿年一辈子的信念。起初他在连部管文书,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抄录公文,夜里还跟着士兵一起练队列、学射击。有次部队演习,他主动申请扛弹药箱,跟着队伍跑了二十多里路,累得瘫在地上却笑着说:“多练点,将来才能跟上兄弟们的脚步。”

蔡廷锴看他肯吃苦、肯钻研,便推荐他去粤军阳江军事教习所深造。军校里,区寿年是最拼的学员 —— 别人练刺杀练到手臂发酸就休息,他却缠着教官加练,直到虎口磨出血;别人背军事理论到深夜就睡,他却把要点写在布条上,贴在床头反复记。毕业时,他的综合成绩排全班第一,教官在评语里写道:“此子有勇有谋,且心怀家国,未来必成大器。”
1924 年,22 岁的区寿年成为蔡廷锴麾下的连长。北伐战争攻打武昌城时,敌军的炮火把城墙炸得满是缺口,士兵们一时不敢上前。区寿年扛起一面军旗,大喊:“兄弟们,跟着我冲!拿下武昌,就能让更多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说着就率先爬上云梯,子弹擦着他的耳朵飞过,他却丝毫没退缩。战斗结束后,他的军装被鲜血染红,手臂上还嵌着一块弹片,却第一时间去清点士兵人数,给受伤的弟兄们包扎伤口。

1927 年南昌起义前夜,叶挺将军找到蔡廷锴,两人在营帐里谈了很久。“咱们都是中国人,手里的枪应该对准外敌,不是自己人啊!” 叶挺的话,让区寿年彻夜难眠。起义爆发后,叔侄俩虽选择率部离开,但面对上级 “清共” 的命令,蔡廷锴和区寿年暗中商量:“不能让兄弟们自相残杀。” 他们悄悄给共产党员分发路费,护送他们离开,区寿年还叮嘱:“路上小心,将来若有需要,区某随时愿意为国效力。”

1932 年淞沪抗战爆发,日军扬言 “四小时占领上海”,时任 78 师师长的区寿年奉命死守防线。他站在阵地上,看着身后的上海城,对士兵们说:“这里是咱们的家,就算拼到最后一个人,也绝不能让鬼子踏进来!” 那 33 天里,区寿年几乎没合过眼,白天在前线指挥战斗,夜里就靠在战壕里啃几口干粮,给士兵们讲家乡的故事鼓舞士气。有次日军的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被气浪掀翻,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阵地还在吗?兄弟们怎么样了?” 当战斗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抱着身边的士兵,激动得泪流满面。

抗战胜利后,区寿年回到家乡,把勋章小心翼翼地放在木盒里,常给孩子们讲战场上的故事。有次儿子问他:“爹,你打仗不怕吗?” 他摸着儿子的头说:“怕,但一想到身后的家和国,就什么都不怕了。” 这份 “不怕”,后来也传到了孙子区楚良的骨子里。

1970 年代,区楚良在广州的小院里第一次接触足球。10 岁那年,父亲带他去看球赛,当看到守门员一次次扑出必进球时,他兴奋地说:“我也要当守门员,守住球门!” 可进体校后,教练却因他身高不够劝他放弃。区楚良不服气,每天天不亮就去训练场,对着墙壁练习扑救,手臂上的淤青消了又长,他却从没喊过疼。有次训练时摔断了胳膊,他打着石膏还坚持看比赛录像,在纸上画扑救路线,教练感动地说:“这孩子身上,有股老一辈的韧劲。”

1994 年广岛亚运会,区楚良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决赛中,对手的点球直奔球门死角,区楚良像离弦的箭一样飞身扑出,全场瞬间沸腾。那一刻,他想起了祖父在战场上的模样 —— 同样是 “守护”,一个守护国土,一个守护球门。最终中国队夺得亚军,站在领奖台上,区楚良看着胸前的奖牌,仿佛看到了祖父欣慰的笑容。

退役后,区楚良转型教练,2022 年加入中国女足教练组。在青训营里,他总爱给孩子们讲祖父的故事。有次 12 岁的小球员莉莉因为连续失误哭着要放弃,区楚良拿出祖父的勋章盒,说:“当年你爷爷在战场上,就算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也没放弃阵地。踢球也一样,只要没到终场哨,就还有机会。” 在他的鼓励下,莉莉重新振作,后来还成了青训营的主力守门员。

如今,区楚良常会带着女足队员们去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站在当年的战壕遗址前,他给队员们讲述区寿年和士兵们的战斗故事:“爷爷那代人用生命守住了国土,咱们这代人,要在赛场上守住国家的荣誉。” 队员们听着故事,眼神里满是坚定。

从抗日战场的 “守土”,到绿茵赛场的 “守门”,区家两代人跨越百年,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爱国情怀。区寿年的勋章,是保家卫国的见证;区楚良的奖杯,是为国争光的证明。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自己的 “战场” 上,拼尽全力守护心中的 “国”。这份精神,就像一颗不灭的火种,在代代中国人的心中传递,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昌起义中他曾率部出走,后续投身抗日成名将,孙子现为足球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