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20:42

1950美网首秀:吉布森输了比赛,却赢了所有人尊重

1950年夏天,23岁的阿尔西娅·吉布森抱着网球拍,第一次走进了纽约皇后区森林山的西区网球俱乐部。

这地方在当时可是美国网球的圣地,但有个特别让人不舒服的规矩长期不让黑人进。
而吉布森这一脚踏进去,就成了首位能参加美国全国锦标赛(现在的美网)的非裔美国人。
老实讲,她穿着白色网球服,短发衬着深色皮肤,往赛场一站,不用打球,这画面本身就已经改了历史。
赛事组织者好像不太待见她,故意把她的比赛安排在偏远的14号场地,还允许摄影师在比赛时频繁开闪光灯干扰。

本来想觉得这些小动作能影响她发挥,但后来发现,吉布森根本没受影响。
面对英国选手芭芭拉·纳普,她打得特别干脆,6比2、6比2就赢了。
转天《纽约时报》还登了她的大幅照片,一下就让她成了焦点人物。
赢下纳普的比赛后,没等吉布森多喘口气,更难的挑战就来了第二轮她要对阵的是路易丝·布鲁。

布鲁可不是一般人,全美排名第二,还拿过三届温网冠军,打球风格又凶又硬,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她是最难对付的女球员。
不少人都怀疑,这对阵安排是故意的,就是想让吉布森赶紧出局。
但这场比赛吸引力特别大,来了两千多名观众,现场气氛又热烈又紧张,种族和性别的那股子紧绷感,在场的人怕是最有体会。
首盘落后又遇暴雨,这场比赛比想象中难比赛一开始,吉布森的发球没找到状态,被布鲁压得死死的,首盘1比6就输了。

看台上还有不少人故意起哄,盼着她赶紧输。
但吉布森没慌,进入第二盘后,她稳住了心态,还抓住布鲁体能下降的机会,6比3把比分扳了回来。
场边观众的情绪一下就高涨了,好多人都凑过来看,都想见证一场爆冷。
第三盘才是真的考验,吉布森用犀利的高压球和吊球一直压制布鲁,比分咬得特别紧。

打到5比5平时,她甚至还以7比6领先过,眼看胜利就要到手了,结果天公不作美,暴雨突然就来了,雷电还把体育场的石雕鹰像给击碎了,比赛只能延期。
转天重赛的时候,吉布森满肚子焦虑,状态全没了,只用了11分钟就输掉了最后一盘,7比9惜败。
说实话,这场球输得是真可惜,要是没那场暴雨,结果说不定就不一样了。
比赛输了的消息传出去后,没人觉得吉布森是失败者,反而整个美国体坛都被她的表现震到了。

黑人媒体直接用头版头条夸她“让美国为之激动”,就连对手布鲁本人都承认:“雨水救了我,阿尔西娅当时的表现几乎让我崩溃。”
《纽约先驱论坛报》还在社论里写:她没赢得桂冠,却赢得了尊重和钦佩。
很显然,这场比赛的意义早就超过了输赢本身。
赢不赢比赛不重要,她打开了后面人的路吉布森的导师约翰逊和伊顿也觉得,胜负已经不重要了,真正的胜利是她踏上了那片长期拒绝黑人进入的森林山球场。

如此看来,她这一步迈出去,给后来的黑人运动员点亮了希望,让他们看到了可能性。
过了几年,吉布森真的打出了成绩,先后拿了温网和美网冠军,总共收获了11座大满贯奖杯,成了网球史上真正的先驱者。
现在回头看1950年那场雨,虽然它夺走了吉布森一场可能的胜利,却见证了种族壁垒被打破的关键时刻。
吉布森用手里的网球拍,敲开了通往未来的大门,她的名字也从此刻进了美国体育史。

搞不清当时那些排斥黑人的人怎么想的,明明体育本该是公平的赛场,却被种族偏见裹了那么多年。
但幸好有吉布森这样的人,敢站出来打破僵局,不然后面的黑人运动员,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站上这样的赛场。
毫无疑问,她不仅是网球场上的强者,更是打破种族隔阂的勇士,这份勇气,比任何一座奖杯都珍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950美网首秀:吉布森输了比赛,却赢了所有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