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网-奉贤部落-奉贤免费信息发布平台

标题: 小雷与WiFi的激战:只要三步,瞬间告别龟速网络 [打印本页]

作者: [db:作者]    时间: 2025-7-26 12:56
标题: 小雷与WiFi的激战:只要三步,瞬间告别龟速网络
在2021年的今天,没有必要再说网络有多重要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智能设备的联网方式无非就是宽带、4G/5G网络和公共WiFi。尽管5GP的普及和进步很快,但是综合网络质量来说,有线宽带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在家庭场景中,无论是高品质的网络游戏体验,还是全方位的物联网智能系统,支撑的基础都是稳定的宽带网络。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看似简单的家庭联网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网速不理想,WiFi信号差,网络拥堵等等。接下来,肖磊将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宽带组网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小区域覆盖,问题不大
根据肖磊自己的观察,年轻的租房者一般更喜欢租单间。无论是城中村的单间,还是loft公寓,面积都不大,相应区域的WiFi信号也不容易被屏蔽。所以,在这种场景下,解决网络问题并不难,只要注意几点就可以了。
光猫方面,用户的选择余地很小,基本由运营商指定,我们基本不需要做什么。如果是光猫路由器的组合,建议只使用光猫功能,具体的无线上网功能要通过独立的路由器来实现。另外,建议将光猫设置为桥接模式,让路由器拨号,以减轻光猫的负荷,使其运行更加稳定。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建议用网线连接台式机、游戏机等设备。无线网络,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迭代,无论WiFi 6等最新协议的加入,其稳定性在实际场景下始终不如有线网络。所以类似网络游戏,对延迟和稳定性要求极高,自然最好选择有线网络。
目前大部分路由器都支持双频WiFi。你应该更了解5GHz和2.4GHz频段的区别。肖磊的建议是,如果能连上5GHz频段的WiFi,就先连上;2.4GHz虽然传输距离更长,但稳定性和理论速率不占优势,更适合小区域覆盖场景下不支持5GHz WiFi的物联网设备。
另外,即使是最简单的网络环境,路由器和网线也是必不可少的。路由器选购方面,把握好几个关键参数就基本够了,包括WiFi 6,千兆网口等。
虽然不是所有设备都支持WiFi 6,但是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手机和笔记本都有这个功能,WiFi 6路由器的价格也越来越便宜,百元产品也很多。现在没有理由买不支持WiFi 6的路由器了。至于千兆网口支持,自然是必须的。毕竟在主流宽带速率下,百兆路由器已经落伍了。
与路由器相比,网线很容易被忽视。毕竟网线可能是家庭联网中最便宜的设备了。而网线往往负责连接重要的网络设备,其重要性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网线质量或速度不够,会直接降低整体网络体验。
网线的应用环节主要有:光猫与路由器的连接、路由器与二级路由器的连接、路由器与网络接入设备(桌面、智能电视、NAS等)的连接。).
考虑到大部分家庭的宽带速率在100Mbps到1000Mbps之间,网线应该支持1000Mbps的速率。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网线通常有五类线、超五类线、六类线。
其中,五类电缆基本都是百兆电缆,处于接近淘汰的状态,基本没有购买价值;超五类电缆的理论带宽可以达到1000Mbps,但现实中很多标有超五类电缆的电缆实际速率可能达不到;六类线路通常都能满足千兆组网的需求,值得购买。至于价格更高的万兆线路,肖磊认为它不能用于一般情况。
如果你共享一个大的区域或者一个大的别墅,你需要更多的路由器
以上小区域覆盖组网还是很简单的,基本上一台路由器就能满足需求。但是也有很多人住大面积的房子,很多人共用一个宽带,对路由器的信号覆盖强度、带宽、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在三室一厅四室一厅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光猫路由器的位置往往是在客厅或者玄关旁边的弱电箱里。如果你的房间比较远,或者隔了几面墙,那么WiFi信号衰减会非常明显,容易出现网速慢,断线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肖磊个人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增加路由器数量,通过更多的子路由来增加网络信号覆盖。目前根据监管政策,路由器的传输功率是有限制的。即使是价格高昂的旗舰路由器,在信号传输和覆盖上也存在瓶颈。指望它实现大规模全屋覆盖是不现实的。多台路由器组网时,可以在不同房间形成多个信号传输中心,最大程度避免信号死角。
目前市场上的多路由器组网方案有两种:网络扩展和Mesh。
先说第一个。基本上所有路由器都会支持。原理和设置非常简单。首先我们通过网线把子路由器连接到主路由上,然后把子路由器放在要覆盖的房间里,再打开无线功能直接连上网络。
如果网线连接不方便,也可以无线连接。子路由开启无线网络扩展功能(不同品牌的路由器可能名称不同)。搜索主路由的WiFi名称,输入WiFi密码连接,然后开启副路由的无线功能。与有线方案相比,无线组网的劣势更加明显。与手机、电脑等设备相比,路由器的远程组网能力强得多,但它无法避免主辅路由长距离连接带来的网络损耗和不稳定。
根据肖磊的个人经验,路由器的无线网络扩展功能可能会遇到几个问题。首先,一级路由和二级路由需要相同的无线信道,否则,当一级路由信道发生变化时,二级路由将大概率断开,网络在其覆盖区域内陷入瘫痪。所以这种组网往往需要主路由先设置固定信道,可能导致无线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减弱。另外,这种组网方案必须连接5GHz网络,否则稳定性会大打折扣。
现在流行的Mesh组网原理听起来很复杂,我们可以理解为网络扩展的高级版本。
这个方案有更多的优点。首先,设置简单。在小米路由器Mesh的情况下,直接在主路由管理页面添加子路由就可以了,操作的选项很少。
其次,多台路由器组网后,只生成一个WiFi SSID。也就是说,无论用户在全屋的哪个位置,都可以连接到同名的WiFi热点。虽然不同的设备实际上连接的是不同的路由器,但表面上都在一个WiFi下。而且当用户从一个路由器的覆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路由器的覆盖区域时,网络连接也会平滑移动,中间的卡顿或延迟极其轻微。
相比之下,如果使用传统的主次路由网站扩展方案,会产生多个WiFi SSID。如果想获得更好的效果,就得断开之前的连接,然后手动切换到新的WiFi。流程繁琐,体验不好。
网状网络也可以分为有线回程和无线回程。其实有线回程是最好的。在无线回程下,子路由的5GHz频段需要一部分主路由保持连接畅通,另一部分子路由需要覆盖区域内的其他联网设备,带宽和稳定性自然会降低。
目前大部分路由器只有一个5GHz频段,部分高端产品会有两个5GHz频段和一个2.4GHz频段。这类产品的无线网状体验会更好。
网络实践
考虑到每个人的组网场景不同,肖磊也无法给出具体统一的方案。下面,肖磊将根据他的网络经验,通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目前,肖磊正与其他室友合租。房型为三房一厅,总面积约100平米。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空的具体布局,肖磊在网上找了一张类似的房型图。
(来源:链家)
如图,我们的宽带光猫和主路由器(小米AX3600)放在客厅,阳台和入户门之间;肖磊住在寝室C,和路由器隔了几堵墙,WiFi信号衰减一直很厉害。
按照肖磊当时的情况,iPhone 11在5GHz频段勉强可以连接WiFi,但是网速已经大幅下降,峰值下载速率只有1MB/s左右,当然每天以这个网速刷刷图文或者720P在线视频问题不大,但是时不时的断网会影响心情。另一台iPad mini 5,有些年代了,看不了一部完整的网络电视剧。
此外,肖磊当时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房间里的台式电脑联网。前面说过,最好通过网线连接台式电脑。但遗憾的是,我们住的房子装修了很久,墙壁里没有预埋网线,房间里也没有网线接口。
最简单最残忍的办法,自然是从客厅的主路由接一根网线进房间,然后直接接电脑或者子路由。然而,这种方案有许多缺点。网线要通过转动和弯曲的方式固定在墙上。不美观,其次是因为房间的门设计的很贴身,网线很难通过门缝进来。只能使用稳定性较差的排线,或者将这一段网线的外皮剥掉(反复开关门可能导致网线断裂)。再怎么操作也不能保证长期稳定,楼主也不同意在墙上打洞。
有线不行,就用无线方案吧。抱着省事的想法,肖磊先买了一个带PCIE接口的WiFi6网卡AX200,另外买了一个大品牌天线。但是安装在电脑上后,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极端情况下网速只有几十Mbps,稳定性极差,经常断网。
此时,肖磊仍有一台闲置的K2路由器,因此他尝试将其作为房间中的子路由器。组网方案自然是无线网络的扩展。先固定主路由小米AX3600的5GHz通道,然后连接K2,再通过网线连接台式机和K2。就实际效果而言,改善是明显的。大多数情况下,台式电脑、iPhone、iPad都能获得稳定且相对较快的网速。
肖磊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他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主K2是百兆路由器,最高局域网端口速率只有100Mbps。因此,肖磊电脑的下载速度受到了严格限制。从BT下载东西的时候,速率保持在10MB/s,而我们的宽带是500Mbps。
后来,肖磊还买了一台NAS设备。BT下载速率限制可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复制本地文件只有10MB/s,就让人受不了了。趁着双11,肖磊赶紧买了一台红米AX6S,主要有三个原因:价格便宜,才200多;千兆速率,可以打破现有瓶颈;支持网状网络。
在卧室放下AX6S后,肖磊的日常使用互联网的体验终于得到了全方位的改善。BT的峰值下载速率可以达到30MB/s左右,NAS拷贝文件也可以有这个速率。这个速率和理论值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考虑到长距离无线回程组网模式,这个效果已经很令人满意了。此外,手机平板等设备的网络也变得更加稳定和流畅。
以上是肖磊个人的联网经历和感受。中间自然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期待各位的指正和补充。也欢迎大家分享经验和想法,在评论区一起探讨交流。




欢迎光临 小白网-奉贤部落-奉贤免费信息发布平台 (http://www.ts-xiangy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