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网-奉贤部落-奉贤免费信息发布平台

查看: 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干什么不无聊(为什么有了手机人们还很无聊)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81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1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一次,库克带着挤牙膏的新iPhone来收钱。
抛开十三香的烂茎不谈,这个发布会上说的最多的无非就是不涨价不变色的增加数量。
感谢慈善家库克,不如感谢强势的人民币汇率,这是苹果少收几百美元的主要原因。至于去年就该上的高刷,今年才舍得给。只能说库克在玩弄消费者这件事上真的很懂王者。PS,刘海小,没有没了。营销文一吹,消费者还需要当真吗?
挤牙膏的苹果很无聊,一年一度军备竞赛的安卓阵营,今年依然是一遍又一遍炒作的全面屏和折叠屏。除了是数码圈的高端玩具,在普通人眼里也毫无存在感。
经历了智能手机百花齐放的时代,经历了苹果引领的颠覆,我想起了第一部智能系统手机、第一部带摄像头的手机、第一部无按键手机、第一部多点触控手机、第一部指纹识别手机...你最近见过哪个手机有这样的颠覆?
一方面,手机软硬件快速升级迭代;另一方面,手机的体验并没有大的提升,设计也有所收敛,基本定型。既然各家都一样,消费者对手机也就没什么好聊的了。
为什么现在至少有一只手的手机变得这么“无聊”?曾经引领潮流的智能手机未来还能有想象空间吗?
从耳目一新到千篇一律,手机发布会变得索然无味。每次新iPhone被吐槽缺乏新意,回头看看乔布斯的发布会,就像做梦一样。
2007年,乔布斯不仅重新定义了手机,也重新定义了发布会:他从信封里拿出MacBook Air,当着观众的面,在第一代iPhone的苹果地图上给附近的星巴克打电话订了4000杯拿铁。各种接地气的动作让发布会成了一个破圈。
之后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为手机圈树立了标杆,谈科技情怀,强调用户体验,树立文化人格,为原本坚硬的手机创造了一个可以消费的话题。
苹果的发布会成为后起之秀模仿的对象。2011年小米发布第一款手机的时候,雷军穿着黑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出现,甚至发布会的地点也是798,文艺胜地。
之后的十几年,安卓厂商另辟蹊径,以吹牛×(堆参数)、比价、交友为主,为广大吃瓜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编段子、玩梗素材。雷军的“areyouOK”和罗永浩的“理解万岁”,让这些手机收获了无数讨论。
苹果的发布会仍然是许多其他领域公司的热点。
最恶搞的行为来自知名的“考研网站”p站。2018年苹果发布会后,p站发布报告称,在库克两个小时的主题演讲中,p站iOS设备的访问流量最高下降了近12%,biosca和格莱美的影响依然很大。
可以说,近十几年来,手机成为现象级话题,这些有特色的新品发布会功不可没。
但近几年的新闻发布会,除了交流更加频繁之外,似乎乏善可陈。就连原本高调的苹果也不能免俗,加上交友和做生意的过程。
从谷歌搜索引擎可以看到,苹果发布会的关注度近年来越来越低,从2012年iPhone 5发布开始就一直在下降。
新手机发布会没什么好谈的。有人说各种手机推出太频繁,大家审美都累了。
但更重要的是,手机新品本身越来越难打动人,行业内部的体积导致产品逐渐趋同,让发布会失去了吸引眼球的基础。有趣,盯梢,故事只是附加值。当真正的产品不再原创,怎么能指望大家年复一年的看着几个中年男人杵在台上吹牛X呢?
不能说手机已经不再是主角,但与智能手机激动人心的进化史相比,现在的创新实在难以打动人。
第一款智能手机是1994年的IBM Simon,设计非常先进,没有实体按键、手写笔和触摸输入,第一次兼容应用。虽然价格和适用性的问题有高有低,但是开创了先例。
进入新世纪,智能手机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2000年,摩托罗拉A6188上市,号称“世界上第一款触屏智能手机”。爱立信R380首次搭载Symbian OS系统,而夏普首次将11万像素摄像头放在手机上。这是个好主意,但是11万像素的摄像头实在是太不堪入目了,所以反响不大。
那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黑莓和其他品牌相互竞争的时代。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每个主力机型都是大家没见过的版本。
虽然足够新鲜,但是这个时候,智能手机已经很少用了,而且价格昂贵。对于平时打电话发短信的普通人来说,花哨的智能手机吸引力有限。
这一切随着乔布斯推出iPhone而彻底改变。
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从设计到用户体验都被彻底颠覆。手指多点触控取代了手写笔和键盘作为交互手段,成为第一款爆款智能手机。
第二年,谷歌“模仿”安卓,第一款安卓手机HTCDream(GoogleG1)诞生,与苹果形成了对手阵营。气得乔布斯怒不可遏,痛斥谷歌抄袭。谷歌CEO施密特当时还是苹果董事会成员,所以不得不离职。
同年,苹果手机iPhone 3G二代也发布,增加了对3G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支持。更深远的是App Store的推出。这个应用商店是现代人手机上瘾的万恶之源。从此,手机不再局限于通讯工具的次要角色,而成为人类进化史上最新的“可拆卸器官”。用麦克卢汉的话说,就是人的延伸。
随着应用商店的不断扩大,人们的一举一动已经离不开手机。
2010年,乔布斯最后一次发布的iPhone 4,视网膜显示屏,500万像素镜头,流畅的系统,漂亮的外观,吸引了当时还不成熟的安卓和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厂商,上市三天就卖出了170万台。许多人在商店前搭起帐篷,排队购买。当时,它还没有在中国大陆上市,所以水货iPhone催生了一大批往返于深港之间的水客。iPhone=1。
同年,首款第三方安卓系列智能机三星GalaxyS问世。大门一开,越来越多的数码厂商加入了对抗苹果、开发智能手机的行列。三星GALAXY NOTE以5.3寸屏幕开启了大屏手机时代,HTC Butterfly率先进入1080P高清时代...
2011年,雷军发布的小米手机填补了苹果和三星在低端市场的空差距,与后来的几个模仿者一起横扫低端手机市场,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用上流畅、可靠、高性能的智能手机。
2010年上半年可以被称为智能手机创新的黄金时代。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98亿部,比2008年的1.51亿部几乎翻了一番,到2013年更是突破了10亿部的出货量水平。
但之后,普通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升级变得不那么敏感了。虽然硬件参数越来越高,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更多是因为4G时代各种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普及,而不是因为手机本身的变化有多大。
首次采用指纹识别技术的iPhone 5s虽然是2013年最畅销的手机,但也开始修修补补,缺乏创新。随着Android系统的完善,iPhone的市场优势逐渐缩小,并被三星和华为屡屡翻盘。
安卓厂商也好不到哪里去。透明的数字供应链让所有人都无法拉开差距。旗舰芯片大同小异,硬件配置和软件优化越来越趋同。成功的手机总是大同小异,大家只能削尖脑袋,用一种方式假装个性化。
厂商热衷的参数对比,让用户越来越感到数字疲劳。
互相借鉴的界面和UI设计给用户的感觉是分不清谁是谁。
在今天,想要做出一款震撼用户的新手机,显然是不现实的。数字kol只能穷尽列文虎克的力量,为手机发烧友找一些似是而非的亮点。普通用户能不能用并不重要。
如果说以前手机公司的竞争是为了一款体验更好的产品,那么随着手机创新的放缓,手机公司的目标已经从发布一款更好的手机变成了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赢得更多的利润。
从这个时候开始,手机市场的主角不再是手机或者消费者,而是手机公司。
“躺着就平躺着”:躺着就能赚钱。为什么要创新?2013年,发烧出生的小米创立了子品牌Redmi。这个品牌最初是为了开拓更低端的市场,定位是走低价。
但随着小米上市和盈利的需要,小米的高端化被提上日程。Redmi自然接手了原来小米的班,而小米的主力机型从1999元涨到了4999元。
其实小米也很无奈,因为整个安卓手机市场都在走高端路线,不得不和苹果角力。但支撑高价手机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创新,而是一堆硬件。
至于苹果,这几年在封闭的生态里收苹果税就够了。产品无非就是直边和圆边,然后是直边。此外,指纹移除时可能还得重新添加指纹,更不用说“降频门”这种令人着迷的操作了。
库克说苹果不创新可能有点委屈。毕竟是创新——创新销售模式:把手机配件拆开卖两次。
这是手机行业见证的奇怪情况:
镜头、屏幕、处理器都在军备竞赛。这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托起高价。
耳机,插座,充电头都简化了。名义上是节能环保。其实一个产品卖两次,手机公司本身就是“双赢”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对手机失去了感情和理想。罗永浩一剑走偏锋,想用锤子重新发明智能手机。但结果是,已经成为老赖的罗永浩只能成为网络名人,直播卖货,三次还债。罗永浩血汗钱的教训证明,手机没有办法做大的创新。毕竟他多年的创新并没有真正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从商业角度来说,手机公司不创新也可以理解。毕竟整个手机市场已经从蓝海变成红海,增长预期低于上一年。
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2%,但北美和亚太市场均出现负增长。相对于前两年翻倍,每年增长几十个百分点的增速,这个市场基本已经红了眼。
到2019年,年出货量直接负增长1%。手机公司很绝望,只能寄希望于5G带来一波更新换代,但实际上市场并不买账。
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手机市场可以说是完全封闭了。
在这种市场形势下,又缺乏革命性的技术变革,谈手机创新只能像罗永浩这种手机门外汉一样有勇气,行业内聪明人想都不敢想。
这种时候没有英雄。
写到最后,人们可能会问,智能手机的惊人创新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技术的进步还是资本的价值取向?我们很难给出答案。
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实,手机似乎正在逐渐发展到极致形态,正在被标准化、统一化。大家已经明白了,手机这种设计最好用最好卖,剩下的无非就是打磨体验。
资本开始追逐新的潮流科技项目:电动汽车、机器人、未来的超宇宙设备……反正手机已经不性感了。不信的话,就算小米,华为,甚至OPPO也要造车。至于手机,就让它逐渐平庸吧,反正还能赚钱就行。
商业上讲,手机曾经是消费品之王,手机公司有多牛逼。但如今,无论他们如何宣传自己的技术和创意,手机作为消费品,可能都和日用品、酱醋茶差不多。确实很贵,技术也更先进,但已经不是人们可以消费、谈论甚至惊叹的创新潮流了。
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我很怀念。
(本文引用的数据来自网络)
作者|陶
唐业勤编辑
集|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小白网-奉贤部落-奉贤免费信息发布平台  

GMT+8, 2025-8-22 01:22 , Processed in 0.0519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