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网-奉贤部落-奉贤免费信息发布平台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计算机ccna是什么(计算机ccs)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81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是思科CCNA命令的完整集合
点击收藏!!!
1、您想进入初始配置对话框吗?[是/否]:
//回答没有。如果回答是,会有很多对话。Ctrl+C中断对话。
%请回答“是”或“否”。
2、路由器 gt
//用户模式,只有简单的show和ping/tracer。
3、路由器 gt使能够
//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
4、路由器#
//特权模式,支持所有显示和ping/tracer。
5、路由器#配置终端
//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6、路由器(配置)#
//全局配置模式,可用于相关配置。
7、路由器(配置)#主机名R1
//命名设备
8、R1 #秀版
//检查软硬件版本信息,开机时间,内存和Flash大小,模块等。
9、R1 #秀ip接口简介
//检查接口信息
10、R1 #显示运行配置
//查看内存中运行的当前配置
11、R1 #显示启动配置
//检查引导配置并保存在NVRAM中。
12、R1 #复制运行配置启动配置
//将当前运行配置保存到启动配置。
13、R1 #秀技术支持
//查看设备所有硬件和软件的详细信息。
14、R1(配置)#启用密码xxx
//配置使能密码,可以通过show run看到。注意空也是一个密码。
15、R1(配置)#启用加密xxx
//配置使能密码,不可见显示运行。当同时配置两个密码时,加密密码生效。
16、R1(配置)#线vty 0 4
//进入telnet配置模式
17、R1(配置行)#登录
//telnet登录需要密码验证。
18、R1(配置行)#密码xxx
//配置telnet密码,注意空也是密码。
19、R1(配置线)#出口
R1(配置)#线路vty 0 4
R1(配置行)#没有登录
//telnet登录不需要身份验证。
20、R1(配置线)#出口
R1(配置)#线路vty 0 4
R1(配置行)#本地登录
//telnet登录需要在本地数据库中查找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
21、R1(配置线)#出口
R1(配置)#用户名spoto密码xxx
//创建本地用户名密码。注意空也是一个密码。
22、R1(配置)#班纳^!!!!R1!!!!!^
//配置设备登录提示。头尾符号需要一致,中间是提示内容。
23、R1(配置)#线vty 0 4
R1(配置行)#权限级别15
//配置telnet用户权限级别为15,即登录后直接进入启用模式。
24、R1(配置线)#出口
R1(配置)#接口快速以太网x/x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25、R1(config-if)#ip地址x . x . x . x . x . x
//配置IP和掩码
26、R1(配置-if)#不关机
//打开接口,路由器接口默认是管理性关闭的。
27、R1(配置-if)#出口
//退出接口配置模式,返回全局配置模式。
28、R1(配置)#无ip路由
//关闭路由功能,将路由器模拟成PC。
29、R1(配置)#ip默认-网关x.x.x.x
//配置网关地址
30、R1 #显示ip路由
//关闭路由功能后检查网关配置。
31、R1 #显示cdp邻居
//查看Cisco互联设备的信息,包括设备类型/名称/接口/IP等。
32、R1(配置)#接口环回0
//创建环回接口0,用于模拟网段和测试。
33、R1(config-if)#ip地址x . x . x . x . x . x
//配置环回接口的IP和掩码。环回接口不需要关闭。
34、R1(配置-if)#出口
R1(配置)#ip路由x . x . x . x . x . x . x . x
//使用下一跳地址配置静态路由
35、R1(配置)#ip路由x . x . x . x . x . x快速以太网x/x
//使用本地送出接口配置静态路由
36、R1(配置)#ip路由0 . 0 . 0 . 0 . 0 . 0 x . x . x
//使用下一跳地址配置默认路由
37、R1(配置)#ip路由0 . 0 . 0 . 0 . 0 . 0快速以太网x/x
//使用本地送出接口配置默认路由。
38、R1 #显示ip路由
//检查路由表
39、R1 #平xx年xx月xx日
//使用传出接口作为源IP的普通ping
40、R1 #平x.x.x来源x.x.x
//具有指定源地址的扩展ping
41、R1 #调试ip icmp
//打开ping的调试过程显示。
42、R1 #十一虫ip icmp
//关闭ping的调试过程显示。
43、R1 #追踪路线x.x.x.x
//路径跟踪,查看到达目的地所经过的IP。
44、R1(配置)#路由器rip
//运行RIP协议,进入RIP协议配置模式。
45、R1(配置路由器)#版本2
//将RIP配置为版本2
46、R1(配置路由器)#没有自动总结
//关闭自动汇总功能
47、R1(配置路由器)#网络
//发布相关网段到RIP进程,所有相关子网都会被发布。命令配置不支持屏蔽。
48、R1(配置路由器)#出口
//退出RIP协议配置模式
49、R1(配置)路由器eigrp x
//运行EIGRP,配置EIGRP AS号,相邻设备的AS号要一致。
50、R1(配置路由器)#没有自动总结
//关闭自动汇总功能
51、R1(配置路由器)#网络
//发布相关网段到EIGRP进程,所有相关子网都会被发布。
52、R1(配置路由器)#网络
//准确发布相关网段到EIGRP进程,命令配置支持通配符掩码。
53、R1(配置路由器)#出口
//退出EIGRP协议配置模式
54、R1 #显示ip eigrp邻居
//检查EIGRP邻居表
55、R1 #显示ip eigrp拓扑
//检查EIGRP拓扑表
R1(配置)#路由器ospf x
//运行OSPF,配置OSPF本地进程号,只有本地意义。
57、R1(配置路由器)#网络x . x . x . x . x . x区域x
//相关网段准确发布到OSPF地区。命令配置需要通配符掩码,并且相邻设备的区号应该相同。
58、R1(配置路由器)#自动开销参考-带宽x
//修改参考带宽,单位为兆字节。
59、R1(配置路由器)#出口
//退出OSPF协议配置模式
60、R1 #显示ip ospf邻居
//检查OSPF邻居表
61、R1 #显示ip ospf数据库
//检查OSPF拓扑表
62、R1#show ip ospf接口
//检查OSPF接口状态信息,包括RID、网络类型、hello time等。
在C3640上加载NM-16ESW模块来模拟交换机。如果是模拟第2层交换机,则需要关闭路由功能。
63、交换机#vlan数据库
//进入VLAN数据库模式
64、交换机(vlan)#vlan x
//创建VLAN,删除前添加否。
65、交换机(VLAN)#出口
交换机#显示VLAN-交换机
//检查VLAN表及其所属的端口。真实设备或IOU模拟器上的命令是show vlan。
66、Switch #显示vtp状态
//查看VTP信息,包括域名、版本、模式等。
67、交换机(配置)#int fastEthernet x/x
交换机(配置-if)#交换机端口模式访问
//将端口模式配置为接入
68、交换机(配置接口)#交换机端口接入vlan 10
//将该端口分配给VLAN10,默认所有端口都属于VLAN1。
69、开关(配置-if)#退出
交换机(配置)#int快速以太网x/x
//进入单臂路由主界面
70、交换机(配置-if)#交换机端口中继封装dot1q
//指定中继封装使用802.1Q,这在交换机支持802.1Q和ISL时使用。
71、交换机(配置-if)#交换机端口模式中继
//将端口模式配置为中继
72、开关(配置-if)#退出
交换机#显示接口中继
//检查交换机中继接口信息和状态
73、交换机(配置)#接口vlan x
//进入管理IP所在的接口
74、交换机(配置-if)#ip地址x . x . x . x . x . x . x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
75、开关(配置-if)#退出
交换机(配置)#ip默认-网关x.x.x.x
//配置交换机的网关地址,实现跨网段远程管理。
76、R1(配置)#接口快速以太网x/x
R1(配置-if)#无关机
//单臂路由配置,只打开主接口,子接口会自动继承打开。
77、R1(配置-if)#出口
R1(配置)#接口快速以太网x/x.x
//进入子接口配置模式
78、R1(配置-subif)#封装dot1Q x
//将封装配置为802.1Q,并指定该子接口对应的VLAN。
79、R1(配置-subif)#ip地址
//配置该VLAN的网关地址
80、R1(配置-subif)#出口
R1(配置)#访问列表x许可证x.x.x.x
//允许来自特定主机的流量
81、R1(配置)#访问列表x许可x . x . x . x . x . x
//允许来自特定网段的流量
82、R1(配置)#访问列表x拒绝任何
//标准ACL的默认操作是拒绝所有流量。
83、R1(配置)#接口快速以太网x/x
R1(配置-if)#ip访问-组x in
//将CAL应用于接口的传入方向
84、R1(配置-if)#ip访问-组x输出
//将ACL应用于接口的传出方向
85、R1(配置-if)#出口
R1(配置)#线路vty 0 4
R1(配置线)#接入-1级
//telnet远程控制。ACL中允许的主机可以远程登录到此机器。
86、R1(配置线)#出口
R1(配置)#访问列表100允许IP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允许流量从一个网段传输到另一个网段。
87、R1(配置)#访问列表100允许ip主机x.x.x.x主机x.x.x
//允许流量从一台主机流向另一台主机。
88、R1(配置)#访问列表100允许ip any any
//允许任何IP流量通过
89、R1(配置)#访问列表100允许tcp任何任何eq x
//允许一些TCP流量通过
90、R1(配置)#访问列表100允许udp任何任何eq x
//允许一些UDP流量通过
91、R1(配置)#访问列表100允许icmp any any
//允许ping数据包通过
92、R1(配置)#访问列表100拒绝ip any any
//扩展ACL的默认操作是拒绝所有流量。
93、R1 #显示访问列表
//检查ACL内容并匹配。
94、R1(配置)#接口快速以太网x/x
R1(配置-if)#内部ip nat
//指定接口是NAT的内部
95、R1(配置)#接口快速以太网x/x
R1(配置-if)#外部ip nat
//指定接口是NAT的外部
96、R1(配置)#ip nat内部源列表1接口fastEthernet x/x过载
//基于传出接口配置PAT
97、R1(配置)#访问列表1允许任何
//允许任何IP作为NAT的源地址
98、R1(配置)#ip nat内部源静态x . x . x . x . x . x . x
//配置静态NAT
99、R1(配置)#ip nat池spoto x . x . x . x . x . x网络掩码255.255.255.0
//配置NAT的地址池
100、R1(配置)#ip nat内部源列表1池spoto过载
//基于地址池配置PAT
101、R1(配置)#ip nat内部源静态tcp x.x.x.x接口FastEthernetx/x x
//配置静态端口映射
102、R1 #显示ip nat转换
//检查NAT转换表
103、R1 #清晰ip nat转换*
//清除NAT转换表,静态条目不会被删除。
104、R1-S/C(配置)#int系列x/x
R1-S/C(配置中频)#时钟频率64000
R1-S/C(配置-if)#封装ppp
//将接口封装从默认的HDLC更改为PPP封装
05.PAP认证配置,认证服务器端:
R1-S(配置)#用户名xxx密码xxx
//在认证服务器上配置本地用户名和密码。
106、R1-S(config-if)#ppp认证文件
//在认证服务器上打开pap认证要求。
PAP认证配置,认证客户端:
107、R1-C(config-if)#ppp pap已发送-用户名xxx密码xxx
//在认证客户端配置pap发送的用户名和密码。
CHAP身份验证配置,身份验证服务器端:
108、R1-S(配置)#用户名xxx密码xxx
//在认证服务器上配置本地用户名和密码。
109、R1-S(config-if)#ppp认证章节
//在认证服务器端打开chap认证要求
身份验证配置,身份验证客户端:
110、R1-C(配置-if)#ppp chap主机名xxx
//在认证客户端配置chap发送的用户名。
111、R1-C(config-if)#ppp chap密码xxx
//在认证客户端配置chap发送的密码。
112、FRSW(配置)#帧中继交换
//将路由器模拟为帧中继交换机
113、FRSW(配置)#int串行x/x
FRSW(配置中频)#时钟速率64000
FRSW(配置-if)#封装帧中继
//将接口封装从默认的HDLC更改为帧中继封装
114、FRSW(config-if)#帧中继intf型dce
//指定帧中继交换机的接口类型是DCE
115、FRSW(config-if)#帧中继路由xxx接口串行x/x xxx
//配置帧中继交换路径
116、FRSW(配置-if)#退出
FRR(配置)#内部序列x/x
FRR(配置中频)#封装帧中继
//配置从默认HDLC到FR的帧中继路由器接口封装
117、FRR(config-if)#ip地址x . x . x . x . x . x
FRR(配置中频)#帧中继映射ip x.x.x.x广播
//静态配置ip和DLCI的映射关系,指定对端的IP和本端使用的DLCI值。
118、FRR(配置-if)#出口
FRR #显示帧中继映射
//检查帧中继映射表
119、FRR(配置)#int系列x/x
FRR(配置-if)#ip ospf网络点到多点
//帧中继下OSPF的默认模式是NBMA,因此不能自动建立邻居。手动将网络类型修改为PTMP或PTP。
FRR(配置-if)#退出
CCNA关键知识:
1.网络模型,IP和VLSM
2.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3.RIPv2、EIGRP和OPSF的动态路由
4.第2层交换机的VLAN、接入、中继、VTP、STP、单臂路由和远程管理
5、ACL、NAT
6、广域网、PPP、帧中继
7、IPv6、无线局域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小白网-奉贤部落-奉贤免费信息发布平台  

GMT+8, 2025-8-22 00:29 , Processed in 0.0584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