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10:53

为什么宋代以后,洛阳、西安在帝都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洛阳##西安##古都#
公元976年,西京洛阳。
刚刚结束巡视的宋太祖赵匡胤,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指着殿外巍峨的邙山,对弟弟赵光义和一众心腹重臣,撂下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迁都吧!回长安,再不济,也得回洛阳!这开封,住着不踏实!
话音刚落,群臣哗然!

晋王赵光义站出来:陛下!立国之本在德不在险!
这话,吴起跟魏武侯也说过。
那么,赵二跟赵大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洛阳、西安作为帝都为什么被逐渐放弃?
今天,咱们就用最直白的话,给你点破这其中的核心矛盾。

洛阳为什么不行了?
洛阳,周公的定鼎之地,汉唐的盛世之都。
背靠邙山,面朝洛水,虎牢关雄踞天下,地理形胜堪称“天下之中”。
按说,刚结束五代乱世的赵匡胤,想定都于此,重振汉唐雄风,太正常不过了。
但问题就出在,时代变了!

唐朝中后期开始,“吃饭”成了帝国的最大问题。
关中平原早已养不起庞大的帝国中枢,粮食得从千里之外的江淮运来!
怎么运?靠运河!靠漕运!
洛阳不是没有河,但它的河,运力不够,还得绕远!
从江淮运粮到洛阳,要么走隋炀帝挖的通济渠,可这条河先到汴梁!
要么走更折腾的路线,成本高、损耗大、运量小。
反观汴梁呢?它简直就是大运河时代的“天选之子”!
江淮粮食的生命线,直通汴梁城下!
当时,汴梁的船队浩浩荡荡,像血管一样把粮食、财富,泵入心脏。
汴梁作为漕运中枢, 河北、山西的粟米、豆类由此转运。
同时,惠民河沟通陈、颍等地,广济河连接山东。

汴梁,作为河流的交汇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理想与现实的争吵
赵匡胤想迁都洛阳,甚至长安,理由很硬核。
第一点,首先地形险要。
洛阳有山河之固,易守难攻,不像开封,一马平川,契丹骑兵说来就来!
五代十国时,汴梁城头的主人,不知道换了多少个。
第二点,赵大有去冗兵、强根本的想法。
他觉得开封养了太多“无用”的禁军,耗费巨大。
迁都险要之地,能裁撤冗兵,节省开支,增强中央实力。
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
第三点,心理安全感。
经历兵变夺权的他,对武将掌兵极度敏感。

开封无险可守,万一兵变,跑都没地方跑!洛阳好歹有险可依。
但晋王赵光义一句话,戳穿了现实。
赵二认为,天下安危在德不在险!定都开封几十年了,根基已固。
这个时候把军队、粮仓、朝廷全搬到洛阳,那汴河上的几百万石粮食怎么办?
难道要千里迢迢再转运一次?这不是劳民伤财。
这根基,可就动摇啦!
至于西安,关中平原退可守进可攻。
但是,问题一样,割据尚可,关中养活不起一个一统政权了。
如果选择定都洛阳、或者西安,会出现什么现象?
财政在江淮,国防重点要放在河北,要保护漕运。
政治中心却在洛阳,你把重兵放在洛阳保护皇帝?那汴梁这个漕运枢纽就空虚了!
敌人只要卡住汴梁,就能掐断洛阳的粮食供应!皇帝和满朝文武等着饿死?

你把重兵放在汴梁保护粮道?那更可怕!
手握重兵的将领,有钱、有兵、有粮,分分钟给洛阳城换个皇帝!
其实,安禄山之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赵大的最优解
赵匡胤最终被说服了的理由是:定都汴梁,是乱世之后最现实的“最优解”!
可以把汴梁打造成“强干弱支”的超级堡垒,把最精锐的禁军、中央朝廷、国家粮仓全部集中在汴梁这个四通八达的漕运中心。
这就是虚外实内,强干弱支,把最强的力量捏在皇帝自己手里!
钱粮从江淮通过汴河直达汴梁,皇帝和军队守着粮仓和运河,不怕断粮。
皇帝亲自控制最强大的军队,也不怕地方造反。

汴梁虽然无险,但用强大的中央禁军和充沛的物资,硬生生堆出了一座“血肉长城”!
江淮的粮食,可以直接卸在汴梁的仓库。
给河北前线的军粮、给西北边军的补给,从汴梁再转运出去,比从洛阳转运省时、省力、省钱得多!
赵匡胤在开宝五年动迁都心思时,汴河漕运才几十万石,他觉得“漕事尚简”,还能折腾。
但仅仅十年后,到太平兴国六年,漕运量爆炸式增长到多少?惊人的五百五十万石!
《宋会要辑稿》:“汴河岁运江淮粳米三百万石,豆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豆三十万石,惠民河粟四十万担,豆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二万石,凡五百五十万石!”
如此庞大的物资流动,根本不是“迁都”两个字能承受的!
想想看:如果把朝廷搬到洛阳,这五百多万石粮食就得先运到汴梁,再转陆路或折腾其他河道运到洛阳?
运费、损耗、时间成本,足以让帝国财政瞬间崩溃!

与此同时,河北的辽国虎视眈眈,西北的党项也在崛起。
一边是天文数字的迁都转运费,一边是吞噬国帑的巨额军费!北宋可能等不到“澶渊之盟”就提前破产玩完了!
更可怕的是,只要汴梁这个枢纽在迁都过程中稍有动荡,整个帝国供应链瞬间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洛阳的落寞是注定的。

从此,千年帝都洛阳,在大宋的版图上彻底沦为陪都“西京”,政治地位无可挽回地滑落。
它的地理形胜,在漕运时代的滔天洪流前,黯然失色。
而汴梁,则因扼住帝国经济命脉,一跃成为世界最繁华的都市,“汴京富丽天下无”!
当然,它成就了《清明上河图》的绝世繁华,但也埋下了“冗兵冗费”的财政炸弹,以及无险可守的国防软肋。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得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宋代以后,洛阳、西安在帝都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