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16:17

不只是网球:松山湖与硅谷的“SO”对话



“SO 2025 松山湖·科技精英网球赛(松山湖赛区)”将于今年11月21日至23日在东莞市网球中心举行。
远在美国硅谷东湾的使命山脚下,一场场看似平常的网球赛,正悄然搭建起连接中美科技人才交流的独特桥梁。近日,“SO 2025松山湖·科技精英网球赛(硅谷赛区)”在硅谷顺利完赛。

自2019年创立以来,松山湖科技精英网球赛逐步从东莞松山湖走向太平洋彼岸。“让网球成为科技专业人士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正是这项赛事始终秉持的宗旨。2020年,赛事在硅谷设立分赛区,逐渐在当地科技精英的网球圈中积累起知名度。
如今,它已成为少数能同时在硅谷与粤港澳大湾区产生持续品牌影响力的中国民间赛事,其背后所体现的,正是科技、体育与人文三者日益紧密的融合。
名企名校,网聚英才
本届硅谷赛区共吸引12支队伍、220名选手参赛。他们中既有来自苹果、谷歌、Meta、英伟达、博通等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的代表,也有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七所中美顶尖高校的校友。参赛者背景多元,涵盖博士生导师、工程师、研究员、科技公司高管与金融投资人,多数选手兼具高学历与精湛球技,堪称“双高”典范。

谷歌队

苹果科技精英队
麻省理工校友队是其中一支实力突出的队伍,半数成员拥有博士学位,亦有多名选手以精湛球技在湾区享有声誉。今年,该队邀请了几位斯坦福大学的校友加入,并成功卫冕硅谷赛区钻石组冠军。

赛事创始人、丰元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朱会灿为钻石组冠军麻省理工队颁奖

为清华队颁奖

为谷歌队颁奖
赛制分为小组循环赛、晋级赛与决赛三个阶段。参赛队伍先分小组进行“一盘六局无占先”循环赛,决出小组名次后,再通过金银铜组循环赛确定最终排名。经过两天共132场比赛,钻石组、金组与银组的优胜队伍相继诞生,嘉宾组也决出四位优胜选手。
“比赛采用UTR系统匹配对手,有效避免了因实力悬殊导致的一边倒局面,参赛体验非常好,大家打得十分尽兴。”松山湖科技精英网球赛创始人、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朱会灿作为选手参与了本届赛事。他表示,这项赛事不仅汇聚了中美顶尖科技力量,更有力推动了松山湖与硅谷在人才、技术与创新层面的深度互动。

朱会灿在比赛中
从“名字”到“名片”网球链接两地创新生态
赛事顾问、大宗商品交易员Sherry多次往返于松山湖与硅谷参与赛事。她认为,网球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经过多年精心运营,松山湖科技精英网球赛已从一项区域性活动,成长为连接全球科技精英的载体,也为松山湖在国际创新地图上标注出清晰坐标。

赛事顾问/大宗商品交易员Sherry在比赛中
“很多海外选手初次在赛事官网看到‘松山湖’时,对这个名字尚感陌生。”赛事创始人、硅谷华人网球协会会长王洪表示,“但通过比赛,他们开始产生兴趣,主动搜索、逐渐了解。最终他们所记住的,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松山湖创新、开放、国际化的形象。”
“围绕‘科技+网球’的定位,松山湖致力于打造全球科技精英的共享平台,精准对接国际精英、技术项目与国内产业资源,推动更多科创成果落地。”松山湖网球协会会长李庆堂表示,赛事创办七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高科技人才的喜爱,参赛规模持续扩大,正逐步成为松山湖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实力名片。

据统计,目前松山湖科技精英网球赛(硅谷赛区)直接影响人数已超过千人,辐射范围更达上万人。“通过网球,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松山湖、关注松山湖。不少国外选手表达出希望前来参观、访问甚至投资的意愿。”王洪补充道。

在王洪看来,松山湖科技精英网球赛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松山湖与硅谷之间建立可持续链接的重要纽带。在全球科技竞争与融合并进的今天,这类以共同兴趣为基底的交流方式,为两地构建起一条柔软而坚韧的“人文科创通道”。
“因此,这场赛事的意义,远不止于网球本身。”王洪表示,通过网球运动,松山湖与美国湾区之间建立起一条“软性链接通道”,打破地理与文化的边界,让更多国际科技人才以更轻松、更自然的方式走近松山湖、理解松山湖,进而选择松山湖。
未来,随着这类高层次、国际化民间交流平台的不断成熟,松山湖与硅谷之间的“科创之桥”也将愈加宽广、牢固,为区域协同创新与人才共同成长注入持续动能。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编辑:向熙航
图片:泡老师 赵智荣 徐哥 Sharon
审校:郭文君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只是网球:松山湖与硅谷的“S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