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季将至,“浙马一哥”专属备战指南来了
【来源:浙江体育】10月和11月被很多跑者称为“马拉松月”。国庆假期对于跑友来说是潜心修炼,快速提升的窗口期。跑马季将至,参赛训练也可以安排起来了。不过在这个阶段,也要避开“盲目加量”的误区,精准提升核心能力。曾11次出战杭马、多次刷新浙江跑者全马最佳成绩的张立钢,就乳酸门槛跑的作用和正确训练方式,与大家分享专属备战指南。
TITANBAO
教练名片
张立钢
中国马拉松运动员,被称为“浙马一哥”。
精准发力
有效破解“高速续航”
“很多跑者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比赛前半程能轻松跟住目标配速,后半程却突然‘掉速’,腿像灌了铅一样沉——这其实就是身体乳酸堆积超过‘处理极限’的信号。”张立钢说:“乳酸门槛跑就是在‘身体刚要堆积乳酸但还能处理’的临界点训练,本质是提升身体的‘乳酸代谢效率’。”
在张立钢看来,赛前一个月练乳酸门槛跑,性价比远高于“盲目跑长距离”。他说,乳酸门槛对应的配速,通常比跑者半程马拉松目标配速快5-10秒,“在这个强度下训练,身体会逐渐适应‘高速运转’的状态:一方面,肌肉会更高效地利用氧气,减少乳酸生成;另一方面,肝脏和血液会提升清除乳酸的能力。”
“每周加练1次乳酸门槛跑,4周后明显感觉‘耐酸能力更强’。”对普通跑者而言,张立钢说这种提升更直观,“比如目标全马4小时的跑者,练完后可能会发现,现在能轻松维持配速。”
从配速到时长
踩准训练“临界点”
“练乳酸门槛跑,最怕‘找不准门槛’——要么强度不够,练了白练;要么强度超了,变成无氧训练,反而伤身体。”张立钢强调,“找对‘临界点’,是训练有效的第一步。”
他给出了普通跑者易操作的判断方法:心率法。
心率法
“如果有心率表,乳酸门槛心率是最大心率的85%-90%,比如最大心率180的跑者,门槛心率就在153-162之间。”
训练参数
在训练参数上,张立钢结合杭马冲刺期的特点,给出了具体方案:每周1次即可,无须贪多。“冲刺期身体恢复压力大,乳酸门槛跑属于高强度训练,练多了容易疲劳,反而影响其他训练。”张立钢说单次总时长40-60分钟,其中门槛强度跑20-30分钟,“新手可以从‘5分钟热身+20分钟乳酸门槛跑+5分钟冷身’开始,老手可以提升到‘10分钟热身+30分钟乳酸门槛跑+10分钟冷身’。”
配速
“配速方面,比如目标全马4小时(配速5分41秒/公里),门槛配速就控制在5分10秒-5分20秒/公里;如果目标是3小时30分(配速5分/公里),门槛配速就设在4分35秒-4分45秒/公里。”张立钢提醒,“热身和冷身不能省。热身要做‘动态拉伸+10分钟慢跑’,让心率慢慢升上来;冷身慢跑10分钟,再做静态拉伸,放松肌肉筋膜,促进恢复。”
警惕三大“雷区”
让训练事半功倍
尽管乳酸门槛跑效果显著,但张立钢发现,很多跑者在冲刺期容易陷入“误区”,反而影响备战效果。结合日常指导跑者的经验,有3个最需要警惕的“雷区”。
“有些跑者看到别人门槛配速比自己快,就硬跟,结果跑了10分钟就头晕、恶心,这已经超过了乳酸门槛,变成无氧训练了。”张立钢说,“乳酸门槛跑的核心是‘可持续’,不是‘比谁快’——哪怕配速慢一点,只要能坚持20分钟,效果都比‘冲10分钟就停’好。”他建议,跑的时候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到无法说话”“单侧腹痛”,一定要马上降速,“身体的信号比任何数据都准。”
“冲刺期不能只盯着‘高强度’,基础慢跑同样重要。乳酸门槛跑提升的是‘效率’,而慢跑提升的是‘恢复能力’——如果每天都练高强度,身体没机会恢复,反而会出现‘过度训练’,导致睡眠变差、食欲下降,比赛时状态不佳。”他建议,冲刺期训练要“1次门槛跑+2-3次慢跑”结合,慢跑配速比目标全马配速慢1-1.5分钟/公里,“让身体在‘高效’和‘恢复’之间找到平衡。”
“有些跑者前3周练得很好,最后1周却觉得‘还能再冲一把’,继续加量练乳酸门槛跑,结果比赛时腿没力气。”张立钢说,“乳酸门槛跑的效果需要‘恢复’来转化,赛前1周必须‘减量’——不仅要停乳酸门槛跑,还要把总跑量降到平时的50%,让肌肉和心肺有足够的时间储备能量。”张立钢强调冲刺期的每一步都不算晚,关键是找对方向,“当你能轻松掌握住门槛配速时就会发现,马拉松的‘后半程’,其实没那么难。”
作者:陈素琴(体坛报) 图由受访者提供
监制:郭必文 审核:汤怡虹 编辑:华雨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页:
[1]